水處理滅菌滅藻劑的種類有哪些?
在工業循環冷卻水中會包含大量細菌和藻類。溫度的升高會供給細菌和藻類生計所需求的環境,因而對冷卻水進行滅菌去藻處理是必要的,此刻滅菌滅藻劑便是很好的挑選。下面小編介紹一下現在運用的水處理滅菌滅藻劑。
1氧化性水處理滅菌滅藻劑
1.1氯氣
在水處理過程中,氯氣因為其具有高效、廣譜、廉價、物源廣、運用較方便等長處,受到人們的喜愛,是現在用量最大的滅菌滅藻劑。但經氯氣處理水中易發作三氯甲烷致癌物質,一起其半衰期長,易對環境發作損害,因而各國相繼出臺法規,日益嚴格操控余氯的排放量。另外,氯氣在高pH(>8.5)的條件下滅菌活性差的缺陷也表現出來,因而人們開發出氯的替代物,如ClO2、溴類滅菌滅藻劑等。
1.2二氧化氯
二氧化氯的殺生才能較氯強,約為氯的2.5倍,特別適合合成氨廠替代氯進行滅菌滅藻處理。國外于上世紀70時代中期開端將其運用于循環冷卻水。但因為其功能不穩定,不宜運送,限制了其廣泛運用。針對這種情況人們采用現場發作ClO2和開發穩定性二氧化氯等措施戰勝了這一難題。
1.3溴類水處理滅菌滅藻劑
溴滅菌滅藻劑能夠補償氯滅菌滅藻劑首要缺陷,HOBr比HOCl滅菌速度快,且適用pH范圍廣,尤其適用于堿性范圍;溴胺和HOCl滅菌效果適當,因而可用于被NH3污染的體系中,且溴胺比氯胺類化合物容易降解,不易引起二次污染;Br2比Cl2不易蒸發,滅菌時用量能夠削減;Br2比Cl2對銅及銅合金的腐蝕要小。但Br2比Cl2價格高。
2非氧化性水處理滅菌滅藻劑
2.1異噻唑啉酮
其滅菌功能具有廣譜性,一起對粘泥具有剝離效果。在低濃度下有效,一般有效濃度在0.5mg/L,就能很好地操控細菌的生長。相溶性好,能與緩蝕劑、阻垢分散劑及大多數陰離子、陽離子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相容。對環境無害,該藥劑在水溶液中降解速度快。對pH值適用范圍廣,一般pH值在5.5~9.5均能適用。一起具有投藥間隔時間長,不起泡沫等長處。上世紀80時代中后期我國也有多家單位研制出相似國外的同類產品,并投入生產。在冷卻水中的運用日益廣闊。
2.2戊二醛戊二醛
幾乎無毒,適用范圍寬,耐較高溫度,,是殺硫酸鹽還原菌的特效藥,其自身能夠生物降解。其缺陷是與氨、胺類化合物發作反響而失去活性,因而在漏氨嚴重的化肥廠不宜運用。
2.3季銨鹽
它具有廣譜、高效功能,還對菌藻污泥具有剝離效果。早期的季銨鹽以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(1227)為代表,現在國內廣泛運用的潔爾滅和新潔爾滅均屬于此類產品。隨著技能的進步,該類季銨鹽的不足之處也逐步顯現出來。首要表現在藥劑繼續時間短,細菌易對其發作抗藥性且運用時泡沫多、不易清除等缺陷。為了戰勝上述缺陷,國外又開發出了有代表性的季銨鹽新品種,如雙烷基季銨鹽、雙季銨鹽、聚季銨鹽等。
現在這類產品在國內已經有一定的生產和運用。
2.4季膦鹽
它的出現是現在滅菌滅藻劑最新進展之一。這類化合物與季銨鹽有著相似的結構,只是以磷陽離子替代氮陰離子。迄今盡管對它的各種功能參數知道并不全面,但它用于工業水處理及油田水處理確實具有高效、快速、廣譜,對環境、魚類具有低毒,易生物降解和運用方便等長處。
2.5復配
是近年來的新趨向近年來人們仍不斷尋覓新的非氧化性滅菌滅藻劑,廣譜高效,對菌、藻均有效,pH影響小,低毒環保、功能/價格比好且易于運用和運送。然而,開發新的非氧化性滅菌滅藻劑耗資巨大,需求時間長。這樣,如何通過復配已有的非氧化性滅菌滅藻劑,使之發作增效、互補效果,藥劑投加量削減,費用降低。因而,運用復合非氧化性滅菌滅藻劑成為近年來的又一個開展新趨勢。
水處理滅菌滅藻劑運用相對與氯氣來說,不需求增加去除余氯的過程,能夠完全處理循環冷卻水滅菌去藻的使命。
|